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(8张)

更新时间:2024-06-14 06:47:35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(8张)是关于清明节的儿童画图片,作品内容包含了“清明节,二十四节气,节日,时令,气候,节气文化”等绘画元素。希望对需要画有关清明节儿童画的你有所帮助。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1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1张

微信图片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_20240611213019-第2张

微信图片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_20240611213019-第2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3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3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4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4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5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5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6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6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7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7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8张

“童眼看世界 最美四月天”小学清明节绘画比赛作品-第8张
清明节文化习俗

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它既是人们祭祀祖先、缅怀先人的节日,也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。

扫 墓

清明扫墓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其习俗由来已久。明《帝京景物略》载:“三月清明日,男清明祭祖,担提尊榼,轿马后挂楮锭,粲粲然满道也。拜者、酹者、哭者、为墓除草添土者,焚楮锭次,以纸钱置坟头。望中无纸钱,则孤坟矣。哭罢,不归也,趋芳树,择园圃,列坐尽醉。”其实,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,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。清明扫墓则是到唐朝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盛行。

插 柳

清明节,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。

据说,插柳的风俗,是为了纪念“教民稼穑”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。有的地方,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,以预报天气,古谚有“柳条青,雨蒙蒙;柳条干,晴了天”的说法。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,俗话说:“有心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”柳条插土就活,插到哪里,活到哪里,年年插柳,处处成荫。

另外一种说法是,此习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。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,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。第二年,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,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。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“清明柳”,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,以示怀念之情。

踏 青

踏青一般是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

放风筝

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
拔 河

拔河早期叫“牵钩”或“钩强”,唐朝始叫“拔河”。它发明于春秋后期,开始盛行于军中,后来流传于民间。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,从那时起,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。

植 树

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自古以来,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,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“植树节”,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。1979年,人大常委会规定,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,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声明:该作品来源于网络,本站仅供学习交流,请勿作他用。若您发现自身的权利被侵害,请通过1580156011#qq.com通知我们删除。

相关清明节儿童画